1648年,豪格从四川征战归来,凯旋而至,十四叔多尔衮特意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。然而,宴席过后,多尔衮却迅速以“杀良冒功”、虚报战功、重用有罪之弟等理由,将豪格囚禁入狱。仅仅两个月后,豪格在狱中离奇暴毙,显然是多尔衮一手策划的结果。豪格的妻妾,依照游牧民族的“收继婚”制度,被分配给了多尔衮和多铎等王爷。最终国家正规炒股平台,豪格成了历史的失败者,落得如此下场。
那么,作为清太宗皇长子,为什么豪格会输给多尔衮呢?从性格角度来看,豪格不仅性格软弱,情商也较低,往往做事冲动,不够理智,明显不如多尔衮沉稳、机敏,最终在权力斗争中落败。
豪格与多尔衮之间的斗争,堪称清朝初年的政治大戏。从两者的硬实力来看,豪格显然占据上风,而多尔衮的优势则在于软实力。尽管豪格是太宗的长子,但多尔衮能够迅速崛起,首先得益于皇太极的提拔。实际上,在努尔哈赤时期,多尔衮几乎没有出将入相的机会。然而,皇太极通过巧妙的策略,成功削弱了“三兄弟”的联合,剥夺了阿济格的旗主地位,并将其交给多尔衮统领,这为他日后的崛起铺平了道路。
展开剩余77%皇太极非常善于谋略,“三兄弟”始终未能心齐,阿济格与多铎时常因小事争执,多尔衮则一直站在皇太极一方,从未真正帮助自己的兄弟,兄弟间的关系一直较为疏远。至于多尔衮与多铎的关系也相当复杂,虽然是兄弟,却并未如传统印象中那样“兄友弟恭”。多尔衮成为摄政王后,曾剥夺了多铎的15牛录,使得昔日的八旗强诸侯沦为弱势人物。
与多尔衮冷淡的兄弟关系不同,多铎与自己的侄子豪格有着长久且深厚的友谊。两人共同作战,关系十分亲密,甚至多铎曾霸占范文程的妻子,豪格为了帮他隐瞒此事,竟被多尔衮罚银数千两,多铎也因此被剥夺了15牛录。由此可见,豪格与多铎的关系比起豪格与多尔衮来,显得更为紧密。
1643年,皇太极去世,继位之争愈演愈烈。豪格作为正蓝旗旗主,得到了两黄旗大臣的支持;而两红旗的代善家族和镶蓝旗的济尔哈朗家族则站在皇室一边。相比之下,多尔衮虽然在正白旗一方,硬实力明显不如豪格,但他凭借长期管理吏部的经验,政治影响力显著。而阿济格与多铎的立场则较为摇摆,未曾真正坚定支持多尔衮,阿济格保持沉默,而多铎则频频挑事。
最后,大家都知道,尽管多尔衮和豪格都雄心勃勃地争夺皇位,最终却未能如愿。最终的决定是,6岁的福临继位,即后来的顺治帝。
在“崇政殿会议”上,豪格失去了支持。他因性格软弱、临阵失措而错失机会,最终导致两黄旗大臣对他产生失望。这次失败,使得豪格的支持者们感到心寒。此前,代善、济尔哈朗等多位重要大臣曾多次商议,准备支持豪格登基,然而豪格的软弱态度却使得局面发生了变化。
豪格性格的缺陷,深深洞察了的多铎也在事后指出:“和硕郑亲王(济尔哈朗)初议立尔为君,因王性柔,力不胜众,议遂寝。”这句话道出了豪格的致命弱点——性格软弱,使他无法赢得众人的支持。即使他有着雄心壮志,却难以承载起重任。
豪格失去了皇位之后,他对多尔衮仍存有不甘。可惜,他的方式完全错误,情商低下,政治手段显得愚钝而幼稚。他不仅对多尔衮进行人身攻击,甚至直言不讳地贬低了皇帝的身体健康,暗指多尔衮无法善终。此番言论,彻底得罪了多尔衮及其背后强大的支持力量——济尔哈朗。豪格的愚蠢言论不仅伤害了曾经支持过他的济尔哈朗,也无意中为自己的失势埋下了伏笔。
豪格在宫中日渐颓废,情绪失控时还抱怨道:“我岂似彼病夫。我岂不能手裂若辈之颈而杀之乎?”这句话显得极为冲动,甚至带有极强的暴力倾向。显然,这种情绪化的表达和极端行为让他与政治博弈中的冷静智慧相比,显得过于稚嫩。
从《清世祖实录》来看,豪格的性格软弱,政治眼光狭隘,情商低,完全无法与多尔衮相抗衡。他更像是一个无法自控的“愤青”,而不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。与此相对的是多尔衮的从容不迫与高超的政治手腕。豪格的这些“酒后真言”,很快被其身边的亲信泄露给多尔衮,而多尔衮则利用这一点,巧妙地将豪格的内讧加以放大,最终削去他的爵位。
尽管豪格在清军入关后重新获得王爵,并远征四川,但当他班师回朝后,多尔衮却将他以“违背军纪”和“图谋篡位”为罪名送入监狱,最终导致豪格死于狱中。虽然豪格比多尔衮年长3岁,但他的性格缺陷与情商低下,注定了他无法在这场政治博弈中胜出。
反观多尔衮,凭借着皇太极的培养与自身的聪明才智,他早已超越了豪格,在政治斗争中游刃有余。可以说,没有皇太极的提携,多尔衮也难以成长为一个如此精明的政治家。最终,清军顺利入关,确立了中原的统治地位,而多尔衮也因此成为了掌控一切的摄政王。
豪格最终败给了多尔衮,失去了他梦寐以求的皇位。对于豪格来说国家正规炒股平台,若他能在“崇政殿会议”上展现出更坚定的决心,或许会有不同的结局。若他能够在长时间的斗争中沉淀自己,积蓄力量,等待适当时机,或许他还有机会反败为胜。然而,命运早已注定,豪格在多尔衮的深谋远虑面前,注定要败下阵来。
发布于:天津市尚红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