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舜初这个人,出生在1914年的福建上杭,那地方当时挺穷的,他从小就接触到革命思想,1929年参加闽西农民武装暴动,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,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。从那时候起,他就投身红军行列,从基层士兵干起,经历了长征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,一路打拼到高层。长征的时候,他跟着部队翻山越岭,扛着武器坚持下来,逐步升到连长、营长。
抗日时期,在八路军一二九师当团长,在华北战场上指挥部队跟日军干仗,百团大战中也参与了破袭行动。解放战争中,他担任东北野战军第四十军政委,辽沈战役、淮海战役、渡江战役都留下了他的身影。1949年后,转入海军工作,1951年当上海军参谋长,负责规划和作战事务。1955年授中将军衔,1957年升海军副司令员,主管装备。那时候海军刚起步,他得从头学起,经常到基地视察,检查舰艇和训练,推动海军专业化。
展开剩余76%彭德怀呢,比罗舜初大16岁,1898年生在湖南湘潭的一个穷苦农民家,小时候帮家里干农活,砍柴放牛。1916年投身湘军,从二等兵起步,一步步升到连长,参加过护法战争。1926年进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学军事,1928年领导平江起义,加入红军,当红五军军长。在湘鄂西根据地反围剿,长征时任红三军团军团长,掩护中央转移。陕北后,抗日战争任八路军副总指挥,指挥百团大战。解放战争指挥西北野战军,青化砭、辽沈战役等大仗都打赢了。1950年任志愿军司令员,入朝作战。1952年回国主持军委日常工作,1954年当国防部长,统筹各军种。1955年授元帅衔。他决策时总强调国家大局,资源有限,得统筹考虑。
1952年4月,军委开会讨论海军空军建设,罗舜初代表海军司令员肖劲光提出组建海军航空兵。这事儿不是头一次提,早前罗舜初和肖劲光就论证过,海军作战跟陆军空军不一样,舰艇在海上没空中支援不行。空军支援有协调问题,军种不同,训练重点和环境也不同。各国海军大多有自己的航空兵,中国不能落后。彭德怀和多数人不同意,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,百废待兴,经费紧巴巴的,各军种都想发展,但得从大局出发。他建议空军兼顾,通过协同训练解决,不用单独建海军航空兵,还定了调子。
罗舜初坚持己见,继续陈述理由,彭德怀觉得他固执,不顾大局,两人争起来。彭德怀骂罗舜初死顽固,罗舜初回说彭德怀才是死顽固,得听得进去意见。争到最后,彭德怀让人把罗舜初拉出会场。这事儿让在场的人都愣了,但也反映出国防建设中的分歧。海军需要独立空中力量,这是罗舜初的观点,基于实战需求。彭德怀的反对则是从国家经济考虑,避免重复建设。
会后,彭德怀没搁置这事儿,找专家咨询,向周恩来汇报,军委最终批准。1952年9月,海军航空兵部成立,以陆军第十军军部为基础,在北京组建,首任司令员顿星云。第一师在1952年6月上海虹桥机场成立大会上亮相。海军航空兵起步是陆基为主,装备逐步增加,主要是歼击机、轰炸机等,支援水面作战和岸防。这一步对海军实力提升很大,罗舜初作为推动者,贡献不小。他在海军任职期间,还主管装备采购,多次到苏联谈判,检查舰艇细节。
后来,罗舜初和彭德怀又为购买军舰争执过,那时候海军想扩充舰队,彭德怀强调预算有限,得优先其他领域。两人争论后,还是达成了妥协,推动了国防进展。没有私人恩怨,都是为了工作。1959年庐山会议后,彭德怀受批判,有人找罗舜初,希望他带头揭发。罗舜初拒绝,在会议上说,对彭德怀的影响要正确估计,过高或过低都不对。因为这个态度,他被免去海军副司令员职务,安排到政治学院学习。
1978年,彭德怀平反,1979年春,罗舜初也恢复名誉。有人祝贺他说,你们这些彭德怀的人都平反了,罗舜初纠正说,我不是彭德怀的人,我就是我,只是说了几句公道话。这话挺直白的,体现了他的风格。罗舜初1981年2月逝世,享年66岁。彭德怀1974年11月逝世,享年76岁。
这段事儿,说白了,就是新中国海军从零起步的缩影。海军成立在1949年4月23日,华东军区海军起步,吸收国民党起义舰艇,官兵几千人。1950年6月成立临时党委,萧劲光为书记。海军航空兵的组建,是在空军已成立后,海军争取独立力量的关键一步。罗舜初从陆军转海军,没经验但肯学,成了海军建设的骨干。彭德怀统筹全局,避免浪费,但也听取意见,调整决策。这反映出早期国防建设的务实态度,不是一言堂,得通过辩论推进。
海军航空兵发展后,到1955年底有6个航空师,逐步加强训练,承担海上制空和打击任务。罗舜初在推动中,强调海军独特需求,避免依赖空军。这样的坚持,对海军现代化有帮助。想想那时候,国家穷,海军从几艘旧船起步,到有航空兵,步子迈得稳当。罗舜初的角色,就是那种不怕顶撞、为事业说话的人。彭德怀的作风,也是听劝后改主意,不计较个人。
发布于:吉林省尚红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